對于偶爾在閒暇時間開開火的廚房小白而言,,使用笨重又要花費時間心力養(yǎng)護的鑄鐵鍋,,實在是一項難以親近的商品,但鑄鐵鍋確是常常烹飪的人的最佳烹飪鍋具,,鑄鐵鍋有什么神奇的魅力,?為什么會這么受歡迎呢?
鑄鐵鍋跟一般的鍋子有什麼不一樣,?
雖說市面上常見的不銹鋼鍋價格便宜又耐用,,但容易沾鍋的缺點是不少煮婦們心中的痛,如果沒有在烹調(diào)時加入大量的油,,一尾好好的魚往往會被煎得連媽媽都認不出來,,刷洗鍋具的苦力活更是讓人痛苦不堪。
想將鍋具換成省油又不沾的鍋,,基本都是外層涂有鐵氟龍涂層的鍋,,這種鍋又讓人無法安心,,深怕一不小心就溶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(zhì)。在你左思右想無法下定決心的此刻,,就是鑄鐵鍋表現(xiàn)自己優(yōu)勢的時刻,。
以“生鐵”制作而成的鑄鐵鍋,含碳量較熟鐵與鋼都來得高(約為2.1-4%),,硬度與抗壓度都比其他鍋具來得好,。但由于生鐵的質(zhì)地本身偏“脆”,為避免在敲擊時產(chǎn)生斷裂,,鑄鐵鍋的鍋壁通常都較為厚實,這也是市面上的鑄鐵鍋重量都較為沉重的主要原因,。此外,,由于材質(zhì)特性,鑄鐵鍋也比較容易會出現(xiàn)生銹的問題,,需要使用者花費較多的心力養(yǎng)護,。
為何要選用鐵鍋呢?
這是因為鑄鐵鍋受熱均勻,、蓄熱力極佳,、不易糊鍋,非常適合炒,、煎等烹飪,。鑄鐵鍋雖然容易生銹,但只要經(jīng)過適當?shù)酿B(yǎng)護就能避免,,保養(yǎng)用的油脂還會在鍋具表面上形成一層天然的“油膜”,,可以防止食物粘鍋又不用擔心涂層溶出有毒物質(zhì),是一種可以放心使用的好鍋,。
五花八門的開鍋方法
用過鐵鍋的人都了解,,新鍋買回家后,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“開鍋”,,網(wǎng)路上流傳的開鍋方式五花八門,,從煎培根到煎馬鈴薯都曾聽說,各式方法也都有人身體力行地嘗試過,。
但開鍋的三個重點主要是“清潔”,、“防銹”與“形成油膜”。
很多廠家為了防止鑄鐵鍋在運送或倉儲的過程中,,受到環(huán)境的影響而生銹,,市面上常見的鑄鐵鍋在出廠前,也大多事先被噴涂上一層植物油,,再以高溫電燒的方式,,將油脂燒進表面毛細孔中,。
我們買到的新鍋只需要清水清潔,再通電加熱烤干,,再用廚房紙巾抹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并以小火烘烤3-5分鐘,,最后關(guān)火讓鍋具自然冷卻即可開始使用。
需要特別提醒的是,,無論開鍋還是養(yǎng)鍋都建議使用“耐高溫的食用油”,,這是因為燒熱的鑄鐵鍋溫度動輒高達攝氏250度以上,在超過冒煙點后,,油就會開始變質(zhì),、冒煙、裂解,,像是葵花油(約160度),、橄欖油(約180-230度)就是煙點較低的油種。
鑄鐵鍋的粘鍋問題
至于最多人擔心的“粘鍋”問題,,若以科學(xué)的角度解釋,,其實就是因為食物的汁液在流進鍋子表面的刮痕與縫隙后,才被加熱凝固,。那麼在鍋具冷卻后,,這些汁液將被卡在縫隙之中而難以被完全清潔乾淨,才造成所謂“粘鍋”的現(xiàn)象,。
若要避免這種情形發(fā)生,,只要謹記兩個原則即可:其一,是在放入食材前先在鍋中加入足夠的油,,讓油脂先將縫隙填滿再進行烹調(diào),;其二,是在放入食材前先將鍋子預(yù)熱到足夠高的溫度,,讓在汁液在流進縫隙之前就先受熱凝固,,避免沾黏。
清潔
清洗鑄鐵電熱鍋時要避免瞬間溫差過大,,瞬間溫差過大會導(dǎo)致電熱鍋底部脫離,,這是清潔鑄鐵電熱鍋的首要注意事項。在完成烹煮后千萬不可心急地將鍋子直接用冷水沖洗,,而是要等到溫度下降后,,再用海綿輕輕刷洗(切勿使用鋼絲球等金屬器具刷鍋,這容易破壞鐵鍋已形成的的油膜導(dǎo)致粘鍋生銹的發(fā)生),。
至于是否使用清潔劑,,雖有部分人認為僅用溫水+海綿的組合刷洗即可,但仍若覺得不安心,,不妨適量地使用溫和的中性洗劑,,強力的清潔劑也會導(dǎo)致鍋的油膜被破壞,。
造成鐵鍋生銹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“空氣與水”,因此在清洗完畢后徹底擦干或是烤干鍋子,,絕對是最重要也最不可省略的一步,。而是否需要給鍋進行保養(yǎng),要看鍋的使用者情況,,若鍋底部不光滑,,較為生澀就需要對鍋進行保養(yǎng)了。
不過說到底,,鐵鍋的清潔方式基本就是清潔,、烘干,并將鍋具放在干燥通風(fēng)處,,基本上就能避免絕大多數(shù)的生銹問題,。
鑄鐵鍋的冷知識
最后,不知道你是否有聽說過“吃用鑄鐵鍋做的菜可以補鐵”這樣的說法,?但實際上這個說法并不完全正確,用鐵鍋炒菜確實會有微量的鐵物質(zhì)進入食材內(nèi),,但是這種進入食材的鐵物質(zhì)難以被人體直接吸收,,很難達到補鐵的效果。
其實我們一般日常飲食所提供的鐵質(zhì)應(yīng)已相當足夠,,不太需要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補充,。而因疾病造成缺鐵癥狀的人應(yīng)該諮詢醫(yī)生并遵照醫(yī)囑,找到適合自己的補鐵方式,,才是維持健康的正確作法,。